close

 

遠離代謝症候群,由健康飲食開始

近年來國人生活富裕,活動量減少,飲食不均衡等生活型態改變,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。
代謝症候群是健康的警訊,與腦血管疾病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腎病變、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
依據國民健康局96年1月修正,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,即以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,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。
(1)腹部肥胖:(腰圍:男性≧ 90公分、女性≧ 80公分)。
(2)高血壓:收縮血壓(SBP)≧130mmHg/舒張血壓(DBP)≧85mmHg。
(3)高血糖:空腹血糖值(FG)≧100m g/dl。
(4)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(HDL-C):男性< 40m g/dl、女性< 50mg/dl。
(5)高三酸甘油酯(TG)≧150mg/dl。

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方式,必須從飲食控制、適當運動、體重控制做起。不過這麼多的食物分類,常常令人眼花撩亂,
如何聰明選擇呢?用對方法,均衡飲食、簡單計算熱量、選擇「好」食物避免「壞」食物等等原則,其實一點都不難!
一、 建立健康飲食的觀念:聰明「挑」食不狂吃
大多數人常會有喜歡的就吃很多,不喜歡的食物就興趣缺缺,建議應採均衡且多變化的飲食,確保人體所需營養素不缺乏。
選食的原則為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(五穀根莖類3-6碗、蔬菜3碟、蛋豆魚肉4份、水果2個、奶類1-2杯、油脂2-3湯匙);
以五穀雜糧類食品為主食;每天攝取30樣以上食物種類,不偏食,不過量,盡量從天然新鮮的食物攝取充足的營養。
有些人在減重過程中,會發生節食又狂吃的狀況,造成飲食失控,想減重當然得到反效果!如何適當控制飲食的熱量,
維持健康體位BMI值18-24間呢?其實很簡單,減少食物熱量、降低食物的熱量密度、降低食物份量大小、避免不吃早餐或宵夜進食、
管理並減低飲食失控及狂食次數。也可以試著在購物時多看看包裝上的營養成分和熱量表,學習判斷自己平常進食攝取的熱量。此外,
可透過紀錄進食的時間和份量,來衡量是否已攝取足夠的食物。而另外有些人則是因為常常三餐不定時,而造成過量、狂食的狀況,
應改變生活習慣:不要偏廢三餐中的任何一餐,定時定量。
二、 「好」食物基本原則:低脂、低鹽、低熱量、高纖維
筆者認為符合低脂、低鹽、低熱量或高纖維的食物才是所謂「好」食物,但是要從哪些食物中攝取到呢?選食的技巧,
例如:可以使用黃豆類取代部分動物性肉類,減少飽和性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的份量。增加膳食纖維的部份,則可多選擇
新鮮蔬菜如豆莢類、海帶、深綠色蔬菜等;選擇新鮮水果,少喝罐裝果汁。主食選擇五穀根莖類如糙米、薏仁、燕麥、蕎麥等。
攝取的量每天至少二碗青菜,並可將白米飯改成全穀類,以提高膳食纖維量。
三、 「地雷」食物宜避免 「隱形鹽分」要小心
油炸的食物、加工食物都是避免代謝症候群、減重者要小心的「地雷」食物,另外也應該避免過多的肉類、甜食、酒精飲料。
避免油炸的食物,應該儘量減少總脂肪與飽和脂肪攝取,同時建議以食用植物油取代動物性油脂;加工食物則可透過以下小秘訣避免,
由於在鹽分攝取上「隱形鹽分」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,像是醃漬物、味精、豆瓣醬、味噌、番茄醬、胡椒鹽等調味料就含有大量的
「隱形鹽分」,攝取過多會對腎臟、心臟造成代謝負擔,可使用香辛調味料,取代過多的鹽。
許多人有攝取過多肉類的問題,在肉類選擇上,應儘量選擇白肉和魚肉,少吃一點紅肉,例如:牛肉。此外,因為糖份會直接刺激
,或經由熱量攝取過剩間接刺激三酸甘油脂上升,要注意甜食的限制,避免精製糖,飲酒也要節制,減少過多不必要的熱量。
四、 適當運動 提高代謝率 有助熱量燃燒
體能活動可減低節食所導致的基礎代謝率下降程度,一般認為每日應保持10000步以上才是積極減重的基本需求,
達15000步則可以有效減輕體重。可以使用簡易的計步器來約略估計活動量,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的中強度體能活動(如快走)。
預防重於治療,評估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,及早改變生活型態,實行飲食、運動、體重管理原則,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及
定期健康檢查是遠離代謝症候群的不二法門,才能享有健康人生,讓慢性疾病不上身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ina0619 的頭像
    gina0619

    火星南部人~

    gina06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